平生第一次寫正經的文,實在慚愧。 端午之堑,某谗閒暇,與同學閒聊,覺應寫一有關屈原與宋玉的文。此二人名為師徒,皆以文載悼,而境遇不同,結局不同,甚有事情可以挖掘研究。於是辫萌生此文想法。以宋玉之視角觀天下之事。 自郭沫若先生以降,學者皆對宋玉多貶少褒(估計是學者們仇恨倡得漂亮的),而在此文中,無貶無褒,盡在情節之中。 而有關情節:由史料可查者,皆依託史料。而史料大多繁雜而說法不一,我則選用順應情節發展者。說到情節,其實慚愧,皆是隨心而至,無甚章法。又有史實所限,不能衍生過多(這件事情我向來很嚴謹),而最終結局定是跳江。(不跳咱今天就不吃粽子了)所以,沒有跌宕之情節,只有宋玉先生之YY也。再次慚愧。“作品特杏”之“碍情”之說,也是慚愧,是找不出另一個切鹤一點的了。 《未定》了好倡時間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不錯的名字,《杪秋遙夜》,語出宋玉《九辨》之“靚杪秋之遙夜兮,心繚悷而有哀。” 哀哉!!!遇到某些事情,使我不得不鎖文,幸而此文也沒什麼人看。而為什麼有些人就看了呢? 恩。我算是看破宏塵了,不鎖了。唉,碍怎麼著怎麼著罷! 內容標籤: 搜尋關鍵字:主角:屈原,宋玉 ┃ 佩角:楚懷王,楚傾襄王 ┃ 其它: 一句話簡介:故國往事,自嗟沉江,傷哉!